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小初衔接稳过渡,双向奔赴待花开

来源:教育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31

【字号:

分享: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稳步开展小初衔接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小初衔接的探索与实践,落实学段衔接协同育人的《课程方案》要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小教处和中教处在学期伊始就通过课题引领、联合教研等方式,打通学段界限,对衔接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施,助推小初顺利衔接。

一、科研立项,合理规划

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了“学习任务群模式下的小初语文教学衔接实践研究”课题组,由学院领导、小初语文教研员、教学领导和一线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制定衔接教研观课议课量表,下发小初衔接调研问卷,通过整理六年级和七年级教学重点,寻找两个学段教学衔接点,并以此为基础,为升入初中的学生设计合理的衔接方案。

二、联合调研,整理问题

教师进修学院在3月—4月间开展多次小初衔接跨学段听课,分别组织站前区、西市区的小学教研员、学校教学领导、一线教师到多所市直初中观课议课,课后两个学段教师集体教研,交流学生升入初中后不适应的表现,根据一线教学实际情况梳理出亟待衔接的教学盲区。例如:两个学段的侧重点不同,小学侧重知识的识记和浅层次理解,阅读篇幅较小;初中的重在文本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课堂内容量大,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并拥有一定的课外积累。

三、下沉授课,双向奔赴

针对观课议课中发现的问题,教研部门和课题组成员及时研讨,并制定“下沉授课、异课同构”的衔接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学、初中教学的长处,打破小初教学隔阂,依据“课程标准”连通小初学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跨越,共同研讨素养导向下的衔接课堂。

5月16日学院组织课题组教师到课题实践基点校——西市区理工附小开展下沉授课、联合教研活动。

第九中学语文名师宋秀玉给六年级学生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病句修改课。辽宁省语文名师赵晓刚为五年级学生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回民小学王盛南老师以《匆匆》一课为例,梳理了小学五六年级课文中出现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实例,并且通过仿写,感受直接或者间接抒情的方法。

这三种类型的衔接课堂,从不同角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拔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开创了小初衔接课堂的先河。

接下来,市教师进修学院以科研课题引领衔接教研,以语文学科带动衔接课程,通过异课同构、跨学段教研等方式,直面堵点,统筹规划衔接教育,减陡度、缓坡度,共同为小学过渡到中学的每一名学生铺设“平滑的进阶通道”,促进了学生全面、主动、个性的发展。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