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辽宁省最美教师系列人物|营口市西市区启文小学——张玉娜

来源:营口市教育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1

【字号:

分享:

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学生。营口市西市区启文小学的张玉娜就是这样一位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从教十八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未间断。信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秉承着“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能把事情做好”的职业道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最美教师的内涵。

一、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

自古名师出高徒。教好书、育良才,归根结底要靠“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张老师以此作为信条指引自己工作的方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她始终坚持读书学习,政治理论书籍、教育专著等各类书籍都读,学习强国每日打卡学习持之以恒,以此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意识和专业素养。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从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张老师就告诫自己,要对得起教师这份职业,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要上好每一节“良心课”。为了苦练基本功,十九年来,每一页教案纸上,都是她精心揣摩过的教学法;每一次板书,都是她课后苦练粉笔字的用心安排;而每一句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都是她反复推敲后的字斟句酌,因为,只有精细的备课,才能把知识讲清、说透,才能让那些学习懵懂的孩子豁然开朗。作为党员教学科研示范岗的张老师,她每一节课都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她还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承担市、区和学校的教学比武和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做教师的都知道“准备一节优质课扒一层皮”,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但正是在这一次次蜕变中张玉娜老师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她执教的语文课获得部优课、国家级、省级优课20余节并多次在营口地区观摩。她研究出的“五步阶梯预习法”,古诗五读学习法等教学成果,使她的学生真正由学会到会学,这些成果在全区推广学习。张玉娜老师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营口市骨干教师、西市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在个人成长的同时,张玉娜老师还能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她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经常深入到结对子的青年教师的班级,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张老师还经常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去听课,给她们导课、评课、改课。慢慢地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在张老师的引领和帮助下,青年教师们渐渐成熟起来,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复杂的,从系扣子到上厕所。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张玉娜老师就走上了班主任的岗位,十八年从未间断。即使是在休产假前的最后一天,她仍然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产假结束就又回到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怕耽误学生的学习,她每天都是等到学生中午和晚上放学才回家给孩子喂奶。同事们都叫她“三心老师”,三心即耐心、细心、责任心。因为每接到新班后,她都会先调查班级整体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和学生们一起确立班级目标,制定班规班训,美化班容班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她还在班级推行小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等管理模式,让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张老师每天早来晚走深入到学生中间,时时处处关注他们的表现,谁的学习进步了,谁的身体不舒服了,谁和同学闹矛盾了,谁的情绪低落了等等,这些张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用耐心和细心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在学习之余张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庄严的升旗仪式、一年一度的风筝节、春游踏青、走进科技馆、元旦联欢会等。她常说:“要让我的每一个的学生感到幸福。”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张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叫周浩孩子,这个孩子有倔脾气,爱和同学打架,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作业经常不做,每天总有学生向老师告状。张老师经常找他谈话,教育他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时间不长他又一如既往,真令人头疼。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张老师下定决心:不转化你,誓不罢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张老师发现他画画特别好,于是张老师就决定转变工作方法“以退为进”,让他担任了班级的美术课代表。当上课代表后大家都发现小周浩开始有了变化,工作积极性很高,在遵守纪律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张老师还常常找机会表扬他,让他展示他的特长。渐渐地,小周浩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高了,他呢,也逐渐在意老师的教导,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严格。从“尊重差异”到“静待花开”,张老师耐心地陪伴每个孩子慢慢成长,运用优良的班级文化和科学的班级管理,让人人都是班级的主角,处处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张老师所带的班级先后被评为省雷锋中队、市三好班级、市优秀动感中队等。

三、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2014年8月西市区提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张玉娜老师被选派为西市区首批交流教师,从启文小学交流到营口市回民小学,交流期为三年,张老师又主动延长一年,在回民小学一干就是四年。虽然当时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很多困难,但张老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党员,想到的是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薄弱学校,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应该做一名教育扶贫的先行者。于是张老师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回民小学。学校在营口市的西部,而张老师的家在东部,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在这几年里张老师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学校,没有一次迟到早退。回民小学的孩子百分之七十是外来务工子女,父母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孩子无人照顾。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早晨吃不上早饭就来上学;打开文具盒只有小手指大的笔头还没有尖;一天连口水都不喝,唇角有深深的裂痕,因为没有水杯;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给老三。看到这些作为老师、作为妈妈,张老师告诉自己:他们就是你的孩子,我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于是,你会发现张老师的抽屉里总会有许多面包啊,小饼干呀;教室前面的笔筒里会有许多削好的笔,班级里的小水瓶变成了现在的大水壶。张老师给没吃饭的孩子买早餐,给他们剪指甲,洗头发,给留守的孩子过生日,辅导学习,慢慢地张老师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近,学生们叫她-张老师,更愿意叫她-张妈妈。除了在生活上的关爱和照顾,张老师更注重对这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到好的教育。

张老师班级有一个小男孩叫小鑫,他的老家在四川,跟随来打工的父母来到营口,由于先天的发音问题,再加上他的方言很重,导致他的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性格也胆小孤僻。于是,张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聊天,关心他鼓励他,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张老师经常到小鑫家进行家访,与他的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和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张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小鑫补习拼音,从最简单的单韵母,到音节的拼读一遍又一遍。在这样耐心地辅导下,小鑫的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到现在的八十分,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她倍感欣慰。

四年的交流时光张老师与回民小学的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能她的活力、敬业、钻研、创新受到了回民小学老师的赞赏,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敬。

教育是爱的事业,张玉娜老师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一路走来,营口市首届十佳最美教师、营口市优秀教师、营口市优秀班主任、西市区最美青年、西市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这些殊荣的获得是张老师前进的动力,她将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发挥本职工作的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师这个光荣伟大的职业增光添彩!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