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素质教育,校内校外双向发力,聚焦校内“三提高”和校外“两严格”,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过去的两年里,全市43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现有的269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使用规范合同文本,资金监管率100%。我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多次被省里通报表扬。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
一是规范学生作业管理,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控作业总量。加强科学引导和刚性约束,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体系。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从书面作业时间、作业批改、作业形式等方面入手。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分钟。
二是压实学校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和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中小学作业管理专项部署会议,要求学校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各学校建立了作业管理,作业学科组、年级组统筹,优秀作业评选,作业管理公示等制度。成立了作业管理专班,明确学校、年组、学科等作业管理工作责任人。
三是建立中小学规范办学督办、随访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做好调查、核实、整改、反馈。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作业管理专项检查等方式确保作业管理制度扎实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双减”工作承诺制,全市16585名教师签署承诺书,覆盖率达到100%。严格贯彻落实“作业十不准”建立作业公开公示制度,设立作业管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家长监督。
二、严格监管,联合治理,有效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双减”政策提出后,我市立即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工作,实行“一机构一台账”动态跟踪制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目前,全市现有审批(备案)校外培训机构269家,其中17家为高中学科类机构,252家为艺体类和科技类。
二是加强资金监管。印发《营口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现有的269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进行资金监管,有效遏止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卷钱跑路等行为。
三是开展联合检查。全面规范269家“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使用徽标,统一使用公示板,统一强化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的宣传引导,统一规范使用中国元素。构建市级督导组、县区级包保组、一机构一监督员的“三级监管框架”模式,聘请336名“双减”监督员,开展联合执法,出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市、县两级开展联合执法226次,出动检查人员2353人次,排查机构1496次。
四是打击违规补课。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组建了12个专项整治巡查组,在寒暑假期间围绕重点时间、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人群,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检查。
三、强化督导,加强宣传,有力保障双减工作落实
一是强化督导检查。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列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围绕“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督导学校178所,覆盖率100%;向39个学校发出通报8份,约谈11人,有效地推进了全市“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落实见效。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制作“双减”工作营口在行动系列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学习强国、辽宁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72次,搜狐、网易等网络媒体报道152次,市级媒体报道163次。设立监管平台和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对举报“凡举必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
(联系人:李禹,联系电话:299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