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民营经济技工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营口本土新型工匠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市委书记、市长先后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意见和要求,分管副市长多次深入学校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市教育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市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市教育局始终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以来,先后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营口市推进高等院校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通知》《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多项举措,允许企业以资金、土地、装备、知识等要素参与办学。今年5月底,营口市教育局等9部门转发《辽宁省教育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的通知》,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营口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听取我市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三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汇报,审议《营口市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办法》《新时代营口老年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统筹解决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学校融合发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优化专业设置,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近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新建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盖州市职教中心和大石桥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维修改造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各职业院校通过“调、停、转、增”等方式优化专业设置,进行由单一专业向专业群发展模式转变,建设装备制造、旅游文化、港口经济等专业群34个,打造“智能+工业专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专业”“全科+师范教育专业”“品牌+医疗卫生专业”的“四组团六集群”专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以上示范专业4个、省级以上示范专业19个、市级骨干专业5个。4个专业群获批兴辽卓越专业群。2024年,有关中职学校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新增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同时,为主动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发展,新增设了畜禽生产技术、中医护理和口腔修复工艺等专业,制定了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
三、坚持合力共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坚持“企校合作、工学交替”,以万隆物业、营口交运集团、营口甜心食品、华讯科技等重点国有企业、骨干企业培训为抓手,稳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二是面向营口地区职工开展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钳工、电工、保育师、美容师、美发师、汽车维修工、医药商品营销员等专业,不同等级(3、4、5级)的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工作,打造高级工蓝领“蓄水池”,塑造工匠人才成长新路径。三是积极搭建校企联盟平台,推进校企供需双侧融合发展,与新鞍钢、大连海尔集团、沈阳机床、营口康辉石化等300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成立营口航运产业学院,为营口港及国内各港航企业培训700余名船员。在全国率先提出新双元制营口模式,制定《新双元制职业教育实施指南-营口框架标准》,并向全省复制推广。近年来,先后建设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10个,国家级“1+X”证书专业3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7个,5家企业入选辽宁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有力推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
下步,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服务营口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内驱动力,以校企联盟建设为引领,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变革,为营口振兴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全方位多举措奋力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支持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联系人:关雪娇,联系电话:299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