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到来,清凉的水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不仅仅是游泳池河流、水塘和小溪,也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但是这些野外水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意外。
一、请远离危险水域
暑期炎热,一些孩子没有地方玩耍,偷偷背着父母邀到市区或市外的池塘、河流等水域戏水玩耍,然而这些地方却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区,中小学生在体力、安全意识、急救常识等方面都不及成年人,更易发生溺水事故。
江河、水库等野外自然水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人们在不了解水域状况和水温的情况下盲目下水,容易抽筋,在炎热的夏季更易中暑,导致反应能力变差,极易发生溺亡事故。
市区的河道往往被学生们认为水浅无危险,实则并非如此,虽然这些河道的边缘处看着比较浅,但河道橡胶坝前中心的水深大多超过2米,两岸的护坡又是向下倾斜,再加上护坡、水底有青苔,部分河段河底有淤泥,人一旦落水,就会滑向深处,而被淤泥困住。
溺水者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一般都是安安静静的。溺水后,并不会像我们在电视中见到的那样疯狂拍打水面或大声呼救,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很可能是溺水者已经呛水到半失去意识,这时应该尽快救人上岸。
二、溺水者如何自救
1.必须保持冷静,要相信人即使不会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漂浮,因为水有浮力,落水后人体也会随着水的浮力起伏。
2.要保持体力,不要在水中胡乱扑腾,顺着水的起伏,脚用力向下蹬,手向下划水,当头露出水面时尽量呼吸空气。
3.如果附近有人,可以大声呼救。
4.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需要展开自救。首先看好方向,深吸一口气后憋住,手和脚同时划水。(不会游泳的人憋气后也可以短暂漂浮在水面)。当气尽后,不要紧张,待露头时继续之前的动作直至岸边。
5.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如果不慎落水,可以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身体会慢慢浮出水面。浮上水面后再迅速翻转身体,身体仰卧,头部向后,这样可以使嘴巴、鼻子和肺部尽可能地露出水面。尽可能用嘴和鼻子呼吸,不要大口呼吸或深呼吸,这样可以延缓身体下沉的速度,等待救援。躺平式自救:先深吸一口气憋住,把手交叉抱在胸前,头向后仰,用嘴呼吸,再缓缓将双手贴紧水面,伸展到头顶上方,膝关节微屈,此时,在浮力作用下,身体便会浮出水面,落水者需要保持用嘴呼吸,并耐心等待救援。需要注意的是,在成功浮起身体后,也不要立即大声呼救,防止因气息紊乱或呛水而下沉,可朝固定方向横向轻轻拨水,在等待救援的同时,缓慢朝岸边靠近。
最后提醒广大师生、家长,游泳请选择正规的游泳场馆,千万不可在野外游泳,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